“现代化”宁要迟到的正版 不要早到的山寨版
近日,广东东莞市副市长江凌称,按2006年设定的“十一五”目标,东莞今年可以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”。对此,有人赞成,有人质疑。(3月22日《广州日报》)
江副市长的理由是:对照珠三角基本现代化的10项指标,人均GDP为7000美元,2001年东莞就完成了65%;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%,东莞当年完成80%;城市化水平70%,东莞当年完成86%。
按这些纯粹的经济指标,广东今年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”,确实并非虚言。这样的话,也等于在全国打响第一枪,很具有新闻效应。
但有意思的是,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“新莞人”(在东莞的务工者)对“现代化”却反应冷淡,觉得自己工资才一千多元,不少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呢。他们普遍感觉收入没数据显示的那么高,他们怀疑在统计人均GDP的时候,是不是没把他们算在里面。
从这可看出,东莞版的“基本现代化”是低层次、不全面的,经不起民众评判。很多人表示质疑,原因也正在于此。
这个短版现代化,偏重经济,而在社会、民生等方面存在跛脚。现代化不仅包含经济的现代化,更包括“人的现代化”———人的公民意识、科学意识、法治意识和文化道德水平的现代化。而这些,在外来打工者占据主体的东莞,基础还很薄弱,离公认的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。
不怕一时实现不了现代化,就怕盲目乐观。现代化宁要迟到的“正版”,不要早到的“山寨版”。这样的“基本现代化”,设定标准需要科学全面,不能厚此薄彼,特别是在“人的现代化”上要有重大突破。不仅对待本土人是这样,对待占据人口一大半的新莞人也要这样,以体现公平性和说服力。
还要看到,“基本现代化”是个动态的发展概念,随着时间和条件的转移,需要不断充实、提升,不能机械地按照原来的标准衡量。
相关新闻
- 2010-03-22广东东莞副市长称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遭质疑
更多>>视频现场
相关评论>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