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平方米的“小”与“大”
2025-04-01 09:41:07? ?来源: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底,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.17万个、面积42.3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平方米。 3平方米,只有不到三块瑜伽垫的面积、一张乒乓球台的四分之三、还不到羽毛球场的零头。但这一“方寸之地”,却承载着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见证着全民健身事业的跨越式发展。回溯2015年,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.57平方米,近十年间这个数字增长近一倍。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,人均场地面积每增加0.1平方米,乘以14亿人口的基数,就是一个巨大的绝对增量。在城镇化快速推进、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,这样的增长来之不易。 3平方米背后,是体育强国建设的“大文章”。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与全面发展,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。曾经,体育场馆“一位难求”,“马路健身”成为市民无奈之选,想运动却缺场地成为困扰群众的难题。如今,各地创新思路,“见缝插针”破解场地制约:在乡村公共活动场地配置球场,在城市社区街巷中“挤出”空间添置健身设施,废弃矿区和仓库变身体育公园……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,更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。党的二十大把体育强国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体现了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。 作为经济大省、人口大省,近年来江苏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更是做足文章,取得亮眼的成绩。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.48平方米,位居全国第一。利用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打造篮球场和健身步道,将老旧厂区改造成体育综合体,在社区楼顶布局空中运动场……通过城市更新、闲置用地改造等方式,近年来全省平均每年新增体育场地超千万平方米,其中不少是利用“金角银边”的零碎空间。种种精细化开发利用模式,让人均指标不再是简单的数字,而是真正渗透进市民的日常生活圈,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健康生活方式。 体育场地的价值不仅在于静态的“有”,更在于动态的“用”。如何避免“重建轻管”?如何让有限空间发挥出更大的效益?常州某社区篮球场曾因夜间照明不足沦为摆设,当地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智能化改造后,扫码开灯、在线预约等功能使其焕发新生;扬州打造的“体育社交平台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人群的运动偏好,动态调整场馆服务内容;南通则试点“社区运动管家”模式,由专业教练驻点指导,让器材不再“冷冰冰”。这些实践表明,当管理精度与科技温度同步提升时,再小的空间也能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。 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,既要在寸土寸金的地方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更要在管理运营上“精打细算”。未来,3平方米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的空间,一方面,要继续破解用地难题,“向空中要地、向地下拓展、向闲置借力”,通过复合利用土地、开发地下空间等方式不断开拓体育场地;另一方面,要着力提升管理水平,推动体育场地的运营向专业化、智慧化、社会化方向发展,让体育场地既建得好、又用得好。当每一块场地都有人气,每一次运动都有活力,3平方米的“小”,也能成就健康中国的“大”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