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3日,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,3月5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将开幕,中国正式进入“两会时间”。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透过全国两会,未来两周,“中国议题”将引来全球关注。
高校同质化问题,相当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与行政走得太近,而与市场离得太远。多用市场思维、多按供需规律办事,才能让高等教育贴近市场、赢得市场。只有多用市场思维、多按供需规律办事,才能让高等教育通过不断地自我调节和完善来贴近市场、赢得市场。
以违法占道入刑为例,不同主体,不同阶层,看法通常不一样。自媒体时代,代表既要沉下去,在线下接触基层民众,虚心听取民意;也要浮上来,在线上广泛听取网络民意。而对立法机关来说,有义务回应人大代表的修法建言——若采纳,依法进入修法流程;若不采纳,应给出明确理由。
慈善法将慈善定义为“大慈善”,其价值定位于整个社会慈善意识的提升,进而实现公共伦理的发展和完善。可以肯定,一旦慈善法草案最终通过,必然会为全社会的爱心事业提供制度支撑,真正让全民迈进“善时代”。
慈善法的立法,是近些年来社会参与度最高的立法个案,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热度以及对法治的渴求程度。未来慈善法一旦通过,将是填补空白之举,无疑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。
两会是中国民主生活大事,也是我们时政传播与媒体的节日,是当代中国的文化风景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会,强调发展是硬道理、聚精会神搞建设、改革开放没有止境等等,体现了对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重视,也体现了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中国精神。
3月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,“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,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。面对“十三五”的繁重任务,我们应当做到,一是敢闯敢试,向改革要动力、以创新谋发展,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。
政商关系,相互有交集但不能搞交换,有交往但不能搞交易,理应相敬如宾但不能勾肩搭背。以“亲”为血液,以“清”为风骨,就能让政商关系密切而纯洁起来,让从政与经商的环境更加健康更加清朗。
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,坚决守住民生底线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。
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、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。诚如2015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,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,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。
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,被喻为“开门立法”典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立法工作可谓“一朝提速”,草案在2015年10月和12月先后两次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,并决定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。
每年两会,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。良好的生态环境,不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,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未来。举个简单例子,要为生态产品铺就一条从生产、消费到回收的康庄大道,离不开公众的“绿色生活方式”。
今年初,广州番禺11岁女童盈盈失联案侦破,杀害女童的嫌犯韦某(19岁,广西人)已被警方抓获。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,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%以上,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的70%以上,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。
《慈善法》草案之所以获得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资格,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示范价值。这个磨砺过程,会让《慈善法》不断对社会显示出积极的示范作用,而最终通过的法律文本,也将更好地发挥出“善心不可欺”的社会底线作用。